|
2025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5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基于团簇式的316不锈钢成分优化及其实验验证
冉子祚, 张爽, 苏兆翼, 王阳, 邹存磊, 赵亚军, 王增睿, 姜薇薇, 董晨希, 董闯
材料研究学报. 2025, 39 (3): 207-216.
DOI: 10.11901/1005.3093.2024.182
316不锈钢因其优异的耐蚀和加工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宽泛的成分范围会导致性能波动。本文首先将置换型固溶合金化元素归类为稳定铁素体的类Cr元素(Cr, Si, Mo)和稳定奥氏体的类Ni元素(Ni, Mn)。进而引入“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给出该不锈钢的16原子成分单元,由此将现有国标成分区间解析成五个16原子成分式,分别对应于两类元素的上下限(Cr, Si, Mo)3.0625, 3.5-(Ni, Mn)1.75, 2.25-Febal和中值(Cr, Si, Mo)3.25-(Ni, Mn)2-Febal。采用氩气保护电弧炉熔炼,用真空箱式炉实施均匀化处理(1150 ℃/2 h,炉冷),冷轧至5 mm薄片(变形量约50%),再实施固溶处理(1050 ℃/0.5 h,水淬)。类Ni元素含量最低的Ni1.75合金组织中出现铁素体相,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成分区间为(21.2~18.5) (Cr, Si, Mo)-11.4(Ni, Mn)-Fe;其它三个样品均为单一奥氏体相。经固溶后,平均维氏硬度约为160,最高为174,均满足国标要求(低于200)。在质量分数为3.5% 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结果表明,类Cr元素含量最高的Cr3.5-Ni2.25-Febal合金(Fe-17.8Cr-0.6Si-2.7Mo-14.0Ni-0.8Mn-0.021C)体现出最强的耐蚀性能,成分式中类Ni元素原子个数在2以上的合金也表现出较强的耐蚀性,对应的质量百分比成分区间为(18.4~21.1) (Cr, Si, Mo)-(14.7~13.0) (Ni, Mn)-Fe。类Cr元素含量高的合金点蚀电位(0.211 V)也高。综上,Cr3.25-Ni2-Febal(Fe-16.7Cr-0.4Si-2.7Mo-11.9Ni-1.2Mn-0.021C)既能形成单相奥氏体,又具有满足标准要求的维氏硬度(~160HV),并且其耐蚀性也在高的水平(自腐蚀电位-0.082 V、腐蚀电流密度1.83 × 10-6 A·cm-2、耐点蚀当量25.6、点蚀电位0.19 V),合金化元素含量适中,是最佳合金。
Figures and Tables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