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 第3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9-25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等温处理时间对触变挤压锡青铜轴套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肖寒, 周瑀杭, 陈磊, 张雄超, 崔鋆昕, 熊迟
材料研究学报. 2022, 36 (9): 641-648.
DOI: 10.11901/1005.3093.2021.280
采用冷轧-等温处理SIMA法(CRITSIMA 法)制备半固态锡青铜坯料并将其挤压成锡青铜轴套,研究了等温处理时间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处理时间的延长锡青铜轴套的平均晶粒尺寸随之增大,晶粒的粗化速率为296 μm3/s,形状因子先增大后减小,布氏硬度和延伸率先提高后降低,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在910℃等温15 min的锡青铜轴套其综合性能最高,形状因子为0.74,平均晶粒尺寸为63.56 μm,抗拉强度为368 MPa,延伸率为4.5%,布氏硬度为126 HBW。
Figures and Tables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热等静压对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DD33显微组织和持久性能的影响
何禹锋, 王莉, 王栋, 王绍钢, 卢玉章, 谷阿山, 申健, 张健
材料研究学报. 2022, 36 (9): 649-659.
DOI: 10.11901/1005.3093.2021.490
对第三代DD33单晶高温合金进行标准热处理、热等静压以及不同制度的后续固溶和时效处理,并在850℃/650 MPa和1100℃/170 MPa条件下进行高温持久性能实验,使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XCT)等手段观察和表征不同状态的样品,研究了热等静压和热处理对这种合金显微组织和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DD33单晶高温合金经过适当的热等静压和后续热处理工艺后,样品的组织形貌(γ′相尺寸、体积分数与立方化程度)与标准热处理态基本相同。与标准热处理态合金相比,热等静压处理后合金显微孔洞的体积分数和尺寸均显著降低,其体积分数从0.0190%降低到0.0005%,最大孔等效直径从36.9 μm减小到14.2 μm。在850℃/650 MPa和1100℃/170 MPa条件下热等静压后的样品持久寿命均显著延长。这表明,适当的热等静压和热处理能消除合金内部的显微孔洞缺陷,使其持久性能显著提高。
Figures and Tables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改善09MnNi容器钢低温冲击韧性的机理
宁博, 李志超, 武会宾, 张丙军, 黄曼丽, 丁超
材料研究学报. 2022, 36 (9): 660-666.
DOI: 10.11901/1005.3093.2021.225
用热膨胀法测量了典型容器用09MnNiDR钢的Ac1和Ac3温度,并用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淬火工艺对其进行热处理。使用扫描电镜、EBSD和夏比冲击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09MnNiDR钢在其厚度方向1/2处的组织、织构和低温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实验钢的Ac1=692.9℃,Ac3=883.1℃。与“准亚温淬火+回火”或“准亚温淬火+亚温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相比,采用“预淬火+准亚温淬火+回火”热处理,能使09MnNiDR钢板1/2厚度处的低温冲击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其原因,一是晶粒的细化,二是织构的漫散分布。
Figures and Tables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7B04铝合金超塑变形过程中空洞的演变和能量耗散
杨文静, 李光宇, 王建, 丁桦, 张宁, 张艳苓, 侯红亮, 李志强
材料研究学报. 2022, 36 (9): 667-678.
DOI: 10.11901/1005.3093.2021.187
对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0和20 μm的7B04铝合金板材在530℃/3×10-4 s-1变形条件下开展了不同变形量的超塑拉伸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大空洞形态的变化为:空洞形核→球形空洞弥散分布→非球形空洞沿拉伸方向伸长→空洞沿拉伸方向聚合→大尺寸空洞的非拉伸方向聚合。在拉伸断裂前的变形阶段,合金组织中出现尺寸大于260 μm的聚合空洞。在空洞聚合的初期,沿拉伸方向的空洞聚合不会使材料断裂。大尺寸空洞沿非拉伸方向聚合,是判断材料失稳的依据。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洞长大的公式并绘制了空洞的演变机理图,包括空洞的形核、扩散长大、塑性长大和聚合长大的公式,据此可判断空洞的形态和材料失稳。根据组织演变建立了空洞扩散、塑性长大的物理模型,可用于计算超塑变形过程中空洞演变所需的能量耗散和绘制能量耗散图。
Figures and Tables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亚微米Al2O3 对重结晶碳化硅的作用机制
余超, 邢广超, 吴郑敏, 董博, 丁军, 邸敬慧, 祝洪喜, 邓承继
材料研究学报. 2022, 36 (9): 679-686.
DOI: 10.11901/1005.3093.2021.172
使用不同粒径的SiC和亚微米Al2O3添加剂制备重结晶烧结碳化硅并表征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孔径分布和耐压性能,研究了亚微米Al2O3对重结晶碳化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亚微米Al2O3作用下,重结晶碳化硅的烧结过程可分为液相烧结和重结晶烧结两个阶段。在液相烧结过程中高活性的亚微米Al2O3促进了液相的形成,使SiC的传质方式由扩散传质演变为粘性流动传质。在重结晶烧结温度SiC的传质以蒸发-凝聚为主,形成含铝气相并与SiC固溶促进了6H-SiC向4H-SiC晶型的转变。引入亚微米Al2O3后,重结晶碳化硅材料的孔径分布由单峰分布转变为多峰分布,其中孔径较小的特征峰对应重结晶烧结形成,而较大孔径的特征峰则来源于液相烧结的形成;同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SiC晶粒生长发育更为完全,由不规则颗粒状转变为较规则六方结构。但是,体积密度的下降、SiC晶粒尺寸不均一以及材料孔径的多峰分布使其耐压强度降低。
Figures and Tables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近红外反射超疏水黄色涂层的制备和性能
程红杰, 刘黄娟, 姜婷, 王法军, 李文
材料研究学报. 2022, 36 (9): 687-698.
DOI: 10.11901/1005.3093.2021.466
将钛铬棕粉末(TCB)、金红石型二氧化钛(TiO2)、疏水纳米二氧化硅(SiO2)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溶液混合,一步刷涂制备出超疏水黄色涂层,系统地研究了涂层的表面润湿性、疏水稳定性、耐紫外线老化性能、自清洁性能、以及近红外反射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涂层的水接触角(CA)和滚动角(SA)分别为155.2°和5.4°;涂层在1.0 kPa的压力下经过2 m距离的砂纸磨损后和5 L的水流冲击后依然保持优异的疏水性,其附着力和硬度分别达到2级和6B等级;不同pH值的溶液在涂层表面都具有超疏水效果并具有化学稳定性;用紫外线照射240 h后涂层表面仍然保持极强的疏水性,表明其具有耐紫外线老化性能;涂层表面具有优异的自清洁性能,污染物极易地被水滴带走;涂层的近红外反射率和太阳反射率分别达到0.858和0.672,对普通水泥板具有明显的降温效果,在户外暴露和水流冲击后仍保持较高的反射率。
Figures and Tables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锆合金表面Cr基涂层的耐高温氧化性能
单位摇, 王永利, 李静, 熊良银, 杜晓明, 刘实
材料研究学报. 2022, 36 (9): 699-705.
DOI: 10.11901/1005.3093.2021.200
用磁控溅射法在锆合金基体表面制备Cr和CrAl层,并使其在1200℃/1 h水蒸汽中氧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表征氧化前后涂层和Zr合金基体的微观结构,研究了两种涂层在(反应堆失水(LOCA)事故情况下的)高温蒸汽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1200℃/1 h水蒸汽中氧化后没有涂层的锆合金基体表面生成厚度约为100 μm的氧化膜;而在Cr涂层表面生成的致密Cr2O3层其厚度约为4 μm,表明氧化速率显著降低。CrAl涂层氧化后表面生成致密的Cr2O3和Al2O3混合氧化层,其厚度只有0.8 μm,表明氧化速率进一步降低。这些结果表明: 用磁控溅射法在锆合金表面制备的Cr和CrAl涂层,在1200℃水蒸气环境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耐氧化性能。在Cr涂层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厚度约为未涂层锆合金氧化层的1/25,CrAl涂层氧化膜厚度低于锆合金表面氧化层的1/100。
Figures and Tables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脉冲电流对冷坩埚定向凝固TiAl基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国田, 龙泽堃, 吴彪, 王强, 丁宏升
材料研究学报. 2022, 36 (9): 706-714.
DOI: 10.11901/1005.3093.2021.496
施加脉冲电流进行Ti-45.5Al-4Cr-2.5Nb(原子分数,%)合金的定向凝固并结合仿真实验,研究了脉冲电流对其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频率为200 Hz的脉冲电流密度的增大电流集肤效应增强、熔体内电流集肤效应加重。在集肤层电流焦耳热效应的作用下糊状区侧向散热的热流密度降低,使枝晶的平均偏离角减小,从而使合金的断后延伸率增大。脉冲电流密度较小时,在焦耳热效应和电磁搅拌的作用下熔体中枝晶的重熔和破碎使柱状晶晶粒的径向尺寸减小。但是,过量的焦耳热使熔区的长度增大、温度梯度减小,反而使晶粒的径向尺寸增大。因此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TiAl合金的抗拉强度先提高后降低,施加频率为200 Hz、电流密度为35.3 mA/mm的脉冲电流TiAl合金的抗拉强度最大,比母合金铸锭的抗拉强度提高了70.7%。电流密度为52.9 mA/mm时延伸率达到最大值,比母合金锭的延伸率提高了129.5%。
Figures and Tables |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