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3093
CN 21-1328/TG
创刊于 1987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9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9-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铜单晶体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的平台行为的取向效应
李小武; 王中光; 李广义; 李守新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25-229.  
摘要   PDF (539KB)
系统讨论和总结了单滑移、双滑移和多滑移取向铜单晶体在循环形变中呈现的不同平台行为. 分析结果表明: 晶体取向强烈影响双滑移和多滑移铜晶体的循环形变行为, 平台区的出现与否及平台应力的高低, 不仅与位错反应模式和强度有关, 还与不同取向晶体中的各个滑移系相对于晶体轴向的几何位置不同, 从而造成不同的滑移形变特征密切相关. 一般说来, 当形变主要以多滑移形变方式进行时, 平台区消灭.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纳米炭纤维的储氢性能初探
范月英; 刘敏; 廖彬; 吕曼琪; 苏革; 成会明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30-233.  
摘要   PDF (613KB)
主要阐述了用流动催化剂法制备的纳米炭纤维的储氢特性, 发现在室温下纳米纤维可以快速大量吸氢. 纳米炭纤维的储氢量远远高于目前各种储氢材料的储氢容量. 100nm左右的炭纤维的储氢容量高达10%以上(质量分数), 如此高的储氢容量使其在燃料电池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真空紫外光激发下Tb3+激活的稀土正硼酸盐的发光
张慰萍; A.Mayolet; J.C.Krupa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34-238.  
摘要   PDF (519KB)
报导了Tb3+、Ce3+激活的稀土正硼酸盐的真空紫外光谱. 分析了Ce3+的4f75d能级随基质结构、基质阳离子的变化, 讨论了温度、Tb3+离子的浓度对发光的影响以及Ce3+-Tb3+间的能量传递.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哑铃形碳化硅晶须的制备与表征
白朔; 成会明; 苏革; 魏永良; 沈祖洪; 周本濂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39-243.  
摘要   PDF (702KB)
利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仿动物骨骼的哑铃形碳化硅晶须. 晶须由直杆和附着其上的念珠状小球组成, 直杆的直径约为100nm-1μm, 念珠状小球的直径约为200nm-10μm. 制备的哑铃形碳化硅晶须的形貌具有相似性, 但是在不同的晶须上念珠状小珠的直径、分布和形状又有差异. EDS的分析结果表明念珠状小球中的主要成分是Si和O, 另外少量的Na和Al, 而直杆的主要成分是Si和C. XRD分析结果表明哑铃形碳化硅晶须的晶型是β-SiC, 但其中还有SiO2和较弱的α-SiC的峰及非晶态峰出现. 从EDS和XRD的分析结果可以推断碳化硅晶须中的直杆是SiC晶须, 而念珠状小球是由SiO2晶体和非晶态的SiOX(1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纳米晶Fe2O3和TiO2结构相变的尺寸效应
沙健; 叶锡生; 汪壮兵; 陈斌; 焦正宽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44-248.  
摘要   PDF (521KB)
用DTA(差热分析)、TG(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 研究了Fe2O3和TiO2纳米晶粒的结构相变. 结果表明, 对于Fe2O3纳米晶粒, 只要没有发生γ→α转变, 纳米晶粒就保持其原来的尺寸不变, 而一旦发生了相变, 晶粒的尺寸就会迅速长大. 同样, 对TiO2纳米晶粒, 在从锐钛矿相→板钛矿相→金红石相的相变过程中, 在相变发生以前, 不管温度多高, 纳米晶粒都保持其原来的尺寸不变, 只要发生了相变, 晶粒的尺寸就会迅速长大. 对于纳米晶粒, 依赖于晶粒尺寸的结构相变和依赖于结构相变的晶粒生长过程都是存在的. 这是纳米晶的一种新的尺寸效应.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α-Al2O3微滤膜的烧结过程动力学
张卉; 顾云峰; 王焕庭; 刘杏芹; 孟广耀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49-254.  
摘要   PDF (610KB)
用悬浮粒子烧结法在管状α-Al2O3多孔支撑体上制备α-Al2O3微滤膜, 研究了不同烧结制度对α-Al2O3微滤膜性能的影响, 得到了获得高质量α-Al2O3膜的烧结条件. 运用烧结理论模型探讨了微滤膜的烧结机理, 计算了膜烧结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饱和磁化强度FeCoN薄膜的制备
王合英; 马振伟; 姜恩永; 何元金; 陈宏; 马兴坤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55-260.  
摘要   PDF (1128KB)
制备条件对FeCoN薄膜的结构与磁性有重要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基片温度和退火方式, 可以用溅射方法制备出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的FeCoN薄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大块深过冷Al-Mn-(Si,B)合金准晶相的初生凝固
宋广生; 李明军; 杨根仓; 周尧和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61-266.  
摘要   PDF (724KB)
用“玻璃覆盖、熔盐净化及热循环”复合方法实现了大块Al-Mn-(Si,B)熔体的深过冷, 获得了100 K的过冷度, 并自发生成准晶相. 研究了准晶相的形核及生长形貌特点, 结果表明, 准晶相为初生凝固相. 初生准晶相的形成归因于准晶相的固液界面能低于竞争晶体相.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掺钛铌镁酸铅铁电体的自发和场诱导相变
樊慧庆; 张良莹; 姚熹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67-272.  
摘要   PDF (630KB)
测试了掺钛铌镁酸铅系列铁电陶瓷介电和热释电温度谱, 观察到自发和场诱导正常铁电体-弛豫型铁电体-顺电体相互转变的现象. 在分析这一相变的特点和相应结构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弛豫型铁电体纳米极性微区的动态结构模型, 结合Vogel-Fulcher关系拟合介电常数的峰值温度Tm与频率ω数值, 得到与模型一致的结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燃烧合成AlN-SiC固溶体陶瓷
陈克新; 葛昌纯; 曹文斌; 李江涛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73-278.  
摘要   PDF (654KB)
在氮气氛中, 点燃铝粉, 硅粉和碳黑的混合粉末, 合成AlN-SiC陶瓷. 研究了氮气压力和反应物配比对燃烧温度、燃烧波蔓延速度以及燃烧产物的影响. 结合热力学分析, 解释了AlN-SiC固溶体的形成机理及反应次序.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反应产物的形貌.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PVA修饰的溶胶凝胶法制备γ氧化铝超滤膜
夏长荣; 唐晔; 杨萍华; 孟广耀; 彭定坤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79-283.  
摘要   PDF (643KB)
用硝酸铝水解的溶胶凝胶法, 在微滤α-Al2O3支撑体上制备了超滤γ-Al2O3膜. 考察了聚乙烯醇(PVA)对勃姆石胶体稳定性和膜制备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气体和液体渗透和截留分子量等实验方法, 对所制备的不对称膜进行了表征. 在典型条件下, 用该法制备的陶瓷膜的Kelvin半径约为4.8 nm, 其分离率为90%的截留分子量约为4000. 硝酸铝可以代替醇铝用于制备氧化铝超滤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生长速度对Al/Al3Ni定向共晶微观组织的影响
庄艳歆; 张修睦; 杨海春; 朱丽红; 张晓昕; 胡壮麒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84-288.  
摘要   PDF (664KB)
研究了当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为45 K•cm-1, 定向凝固Al-59.5 mg•g-1Ni的生长速度与组织及共晶间距选择范围的关系. 实验表明: 随着生长速度增加, Al3Ni在Al基体中的形态逐渐由断裂片层状向棒状转变. 实验发现其共晶间距满足以下关系: λ1.85maxV=101.1μm2.85s-1. λ1.93aveV=46.1μm2.93s-1. λ1.86minV =10.7μm2.86 s-1.最小间距与J-H模型所预测的极值间距λ2extV=16.7μm3S-1相近.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a, Mg)-Sialon陶瓷在多元醇及多元醇水溶液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
张文光; 刘惠文; 刘维民; 薛群基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89-295.  
摘要   PDF (1216KB)
与干摩时相比, 三种醇的水溶液都降低了(Ca, Mg)-Sialon陶瓷/GCr15的摩擦系数, 但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陶瓷的磨损体积. 所有醇都降低了(Ca, Mg)-Sialon陶瓷/GCr15的摩擦系数及(Ca, Mg)-Sialon陶瓷的磨损体积; 在乙二醇润滑下(Ca, Mg)-Sialon陶瓷/GCr15表现出最低的摩擦系数(0.06); (Ca, Mg)-Sialon陶瓷在四种醇润滑下, 磨损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乙二醇, 1.4-丁二醇, 1.3-丁二醇. 醇的碳链越长, 羟基数目越多, 陶瓷的磨损体积越小. 所有润滑剂都使得陶瓷磨损表面变得异常光滑, 其中醇的效果更明显. 在醇与陶瓷表面之间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 在陶瓷表面形成的减摩抗磨膜降低了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凝胶基质对有机染料光学性质的影响
武四新; 朱从善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296-300.  
摘要   PDF (403KB)
用溶胶-凝胶工艺, 将有机染料DQTCI’引入到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有机改性硅酸KH560-KH550凝胶体系基质中, 通过对孔结构、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的分析, 发现基质对有机染料的发光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O2-PEG体系的溶胶-凝胶过程及物化特性
孙继红; 章斌; 范文浩; 吴东; 孙予罕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301-304.  
摘要   PDF (829KB)
考察在碱性条件下SiO2的溶胶-凝胶行为, 探讨聚乙二醇(PEG)在凝胶化过程中对溶胶粒子的作用, 提出溶胶粒子的生长机制. PEG的加入限制溶胶粒子自身的生长, 加剧“簇团”的团聚和交联, 在簇团的生长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PEG的加入使簇团交联成为有序的环状网络结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以纳米碳管为媒介生长的纳米石英晶须的微结构
张孝彬 ; 张泽; 齐仲甫; 李文铸; 俞大鹏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305-308.  
摘要   PDF (564KB)
应用电子显微技术, 研究了以纳米碳管为媒介生长的SiO2晶须的形貌及其结构特征, 这些晶须为六角结构的α-SiO2, 直径为数十纳米, 长度可达100μm以上, 生长方向一般为[11-20]方向, 且在棱面方向上存在互成120º的面缺陷.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梯度薄膜材料设计原则
冉均国; 杨云志; 郑昌琼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309-312.  
摘要   PDF (355KB)
针对梯度薄膜材料的特殊性, 在平面应力近似基础上进行热弹性理论推导, 结果表明, 梯度薄膜材料的热应力极值由梯度薄膜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 组成分布系数只影响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提出了梯度薄膜材料的设计原则.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3N4/Ti/Cu/Ni二次部分瞬间液相连接
陈铮; 楼宏青; 李志章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313-316.  
摘要   PDF (536KB)
在用Ti/Ni/Ti中间层进行Si3N4陶瓷部分瞬间液相连接试验的基础上, 设计了Ti/Cu/Ni中间层, 提出了二次部分瞬间液相连接的新方法. 认为二次部分瞬间液相连接能避免脆性Ni-Ti化合物层的形成, 提高连接接头强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爆轰法合成超微金刚石的X射线衍射研究
陈权; 马峰; 恽寿榕; 黄风雷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317-319.  
摘要   PDF (688KB)
用爆轰法合成了超微金刚石, X射线晶相分析、晶粒尺寸及点阵畸变的测量表明, 得到的超微金刚石为立方金刚石微晶, 用水作冷却保护的效果比较好, 获得的超微金刚石的尺寸为4-6nm, 其微应力用比静压法合成的金刚石的大一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固液界面与单晶连铸表面质量
范新会; 李建国; 傅恒志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320-322.  
摘要   PDF (323KB)
本文研究固液界面对单晶连铸造表面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形成中心向液体中凸出形状的固液界面, 且保证铸锭表面在离开铸型之后自由凝固是获得高的表面质量的必要条件. 铸锭中心凝固点与铸造型出口的最大距离, 取决于固液界面张力及液体的密度. 单晶铝铸锭表面凝固点与铸型出品的最大距离应控制在2mm范围内, 这一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纳米导电纤维和导电炭黑并用填充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电性能
陈克正; 王德平; 张增琨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323-327.  
摘要   PDF (465KB)
本文研究了纳米导电纤维(Nano-F)与导电炭黑(HG-CB)填充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电性能, Nano-F/HG-CB填充硅橡胶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导电性; 电阻率随温度增加在20-40℃之间呈负温度系数, 而在40-120℃之间电阻率变化不大, 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在不同温度下的伏-安特性呈欧姆线性关系. 探讨了这种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纤维状氧化铝粉末的制备
谢玉群; 陈林深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328-330.  
摘要   PDF (363KB)
将AlCl3水溶液与环氧氯丙烷作用生成Al(OH)3凝胶, 凝胶经溶剂置换、干燥、灼烧后得氧化铝粉末, 为δ相. 氧化铝粒子的形状呈纤维状, 长约200nm, 宽约20nm, 比表面积为66.0m2/g.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性
倪星元; 吴永刚; 吴广明; 张慧琴; 金哲民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331-333.  
摘要   PDF (306KB)
氧化锌薄膜的透明导电特性与化学计量偏离和溅射条件有关. 以2%(质量分数)氧化铝掺杂的氧化锌陶瓷作靶, 采用RF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透明导电薄膜, 其电阻率4.5×10-3Ωcm, 载流子浓度2.8×1020cm-3, 霍尔迁移率15.8cm2/V.s, 平均透射率(400-800nm)大于80%.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δ-Al2O3短纤维/Al-5.5Mg合金复合材料的微观断裂过程及界面强度
杨川; 刘世楷; 张吉喜; 雷廷权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 (3): 334-336.  
摘要   PDF (309KB)
用SEM动态拉伸装置观察了δ-Al2O3短纤维增强Al-5.5Mg合金复合材料微观断裂过程, 分析了断裂机制, 根据动态拉伸结果计算了界面剪切强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