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3093
CN 21-1328/TG
创刊于 1987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0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0-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研究论文
一些低维材料的微观结构(一)——超细羰基铁粉和SiCB激光制粉
蔺锡伟;朱静;宁小光;叶恒强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193-199.  
摘要   PDF (2190KB)
利用电子能量损失谱、微衍射及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等方法观察和分析了直径为5—30nm的超细羰基铁粉和直径为30—80nm 的SiCB 超细粉。超细铁粉主要由中心核α-Fe 和外壳Fe_3O_4组成,其中部分超细粉完全被氧化,形成空心的γ-Fe_2O_3。激光制得的SiCB 超细粉由Si,SiC,SiB_6多相复合微粒组成,并有大量孪晶形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55SiMnMo钢正火组织的精细结构和晶体学特征
罗承萍;刘正义;许麟康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00-205.  
摘要   PDF (2209KB)
55SiMnMo 钢的正火组织由无碳化物上、下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贝氏体含有中脊线,组织单元和位错;马氏体含有孪晶;残余奥氏体含有高密度位错。奥氏体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表明它以切变机制生成。从界面富碳和界面应力弛豫两方面阐述了贝氏体组织单元以及贝氏体片条的生成机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大块Al单晶裂尖前方无位错区的研究
王秀华;李键;安正植;哈宽富;徐永波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06-211.  
摘要   PDF (1778KB)
加载后在大块Al 单晶试样的Ⅰ型预制裂纹尖端出现无位错区。分析表明,此无位错区有三维结构特点,这一结论可用Pseudo Kosel 照像法直接证实。提出一新的无位错区形成机制,并加以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稀土对6063铝合金热塑性的影响
周守则;潘复生;丁培道;刘晶元;石功奇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12-217.  
摘要   PDF (894KB)
采用热扭转试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混合轻稀土对6063铝合金热塑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稀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480—560℃的温度范围内,混合轻稀土的加入能显著提高6063铝合金的热塑性;加稀土的RE6063合金不经均匀化退火,其热塑性就与已均匀化处理的6063铝合金相当。通过组织观察和分析,讨论了稀土提高热塑性和改善铸态、均匀化态组织之间的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共析钢中珠光体两相位错组态和界面结构的TEM研究
黄孝瑛;徐海钢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18-222.  
摘要   PDF (608KB)
应用TEM、SEM 等技术,对共析钢中珠光体的断裂途径、两相的位错结构和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在铁素体中,除α/2〈111〉型位错占主导地位外,还观察到〈112〉型位错,对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在铁素体中的渗碳体片端部观察到〈100〉型位错,讨论了它和铁素体沿{100}平面解理开裂的联系。对两相界面的精细结构进行了衍衬观察和分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短碳纤维-铜复合材料的研制
张晓君;应美芳;王成福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23-227.  
摘要   PDF (1070KB)
研究了用粉未冶金方法制造短碳纤维-铜复合材料,对这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证明该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与铜基体间存在着界面结合。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快速凝固过程的高速摄影研究
杨根仓;魏炳波;周尧和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28-231.  
摘要   PDF (424KB)
以特制的无机盐玻璃70%Na_2SiO_3+17.7%Na_2B_4O_7+12.3%B_2O_3作为净化剂,去除液态Ni-32.5%Sn 共晶合金中的异质晶核,使过冷度达302K(0.215T_E)。采用高速摄影及快速红外测温技术研究了深过冷熔体的快速凝固行为。发现尽管过冷度超过了以往认为的均质形核临界过冷度0.2T_m,但是Ni-32.5%Sn 共晶合金仍然优先发生界面异质形核,再辉过程中瞬时凝固速度最大可达784mm/s。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M2高速钢中的M_2C碳化物
罗迪;邢国华;李文成;廖欣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32-236.  
摘要   PDF (1350KB)
本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M2 高速钢中的M_2C 碳化物及其分解产物。在铸态下,M_2C呈“扇”状、片层状或长条状分布在晶界上。在热轧材中发现了两种混合碳化物颗粒:M_6C+MC 和M_6C+MC+M_2C。在冷拔加工时,混合碳化物易被拉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氢对Al和V在β纯Ti中扩散的影响
赵林若;张少卿;颜鸣臬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37-240.  
摘要   PDF (276KB)
本文采用扩散偶实验方法研究了氢对Al、V 合金元素在β纯Ti 中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可以提高Al,V 的扩散系数,尤其使Al 的的扩散系数提高一个数量级。氢的这一作用被认为是氢在Ti 中的弱键效应所致。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氢致裂纹慢扩展区断裂表面的分维研究
龙起易;李淑清;龙期威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41-246.  
摘要   PDF (717KB)
用垂直剖面法测量了一种含氢高强度钢在静弯矩作用下由裂纹慢扩展形成的断裂表面不同部位的分维D,发现D 随断裂表面塑性成分的增加而增加。在平面应变条件下,裂纹慢扩展形成断裂表面的过程是一个增维过程,当分维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裂纹失稳扩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断裂表面不同方向的分形结构
穆在勤;李淑清;龙期威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47-250.  
摘要   PDF (272KB)
使用垂直剖面法测量平面应变条件下断裂表面不同方向剖面的分形维数。实验表明,沿着裂纹扩展方向剖面Koch 曲线的分形维数D_1与lgK_(1c)之间是正变化的线性关系,垂直于裂纹扩展方向剖面的分形维数D_2与lgK_(1c)之间是反变化的线性关系,(D_1+D_2)与lgk_(1c)之间是一个不敏感的正变化的线性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YBaCuO超导薄膜的显微结构
李林;王会生;刘维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51-256.  
摘要   PDF (1615KB)
在白宝石,ZrO_2,SrTiO_3单晶基片上,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工艺淀积YBaCuO 超导薄膜。用SEM,TEM 方法研究了超导薄膜的形貌和显微结构。讨论了它们与超导性质的关系。指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晶界。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γ-Fe-Mn-Ge系合金的Neel转变
张彥生;曾鸿斌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57-260.  
摘要   PDF (294KB)
以磁化率测量及Mssbauer 谱分析研究Ge 含量对γ-Fe-Mn 合金Néel 转变的影响。在0-8.7at-%范围内,Ge 含量增加,磁化率增大。在T>T_N 时,合金逐渐由Pauli 顺磁性态转变为Curie-Weiss 顺磁性态,在T_N 点处呈现的磁化率尖峰增高,同时Néel 转变温度(T_N)线性下降。随Ge 含量的增多,超精细场分布P(H)的极大值朝低场方向移动,平均内场强度下降。这些结果暗示,增加Ge 含量,促进Fe 原子处的局域净磁矩增强,并减弱γ-Fe-Mn 合金中3d 电子的巡游特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带有内部损伤层的单向板的脱层特性
邓猛;习年生;R.Prize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61-264.  
摘要   PDF (245KB)
本文研究了914C/TS-5石墨/环氧单向板在应力控制拉-拉疲劳加载下的脱层特性。实验表明,层板刚度随脱层的增长和疲劳循环而呈线性下降。用分析方法估计了与脱层有关的应变能释放率和应力强度因子。应力对脱层增长速率的影响,可用指数律描述。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液态Cu合金中Ti和Si的表观传输现象
薛向欣;杜鹤桂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65-268.  
摘要   PDF (211KB)
在1500℃,恒P_(H_2O)/P_(H_2)下,液态Cu-Ti-Si 合金与三种含TiO_2和SiO_2的渣共存,研究了合金中Ti 和Si 的表观传输现象,得到了表观传质系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压气相生长金刚石薄膜
张保军;黄穗阳;苍风波;常静宜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69-272.  
摘要   PDF (859KB)
在低压下,以甲烷和氢的混和气为原料,应用热丝CVD 法,在Si 基片上生长出了金刚石薄膜。经X 射线衍射、激光刺曼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生长产物呈多晶金刚石结构。探讨了金刚石薄膜的生长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非晶硅薄膜表面与非晶须特性
林鸿溢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73-276.  
摘要   PDF (638KB)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到未见报道的须状微结构,称为非晶须。提出非晶须可能的生长条件是淀积系统中出现大的过饱和气压。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非晶硅与其表面SiO_2之间存在化学成分为SiO_x(0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光交联聚乙烯的结晶形态及拉伸行为的研究
徐文英;严庆;B.Rnby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77-280.  
摘要   PDF (262KB)
研究了LDPE-BP-TAIC 体系光敏化交联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光交联对样品的结晶度影响很小,但能使结晶的规整性变差。这一形态上的变化引起了交联材料在室温下某些性能的细微改变,如模量降低、屈服消失。交联结构对材料性能的主要影响体现在高温时强度增加和高弹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材料在力学上的稳定温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异形复合聚合物乳胶粒
成国祥;盛京;姚康德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81-283.  
摘要   PDF (577KB)
使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草莓型、含空腔型两种复合聚合物微粒子乳液,推测了各自形态形成的原因及特点,认为亲水性差异是控制形态的主要因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化学法制备(Fe,Co,Ni)B非晶超细粉
李杰
材料研究学报. 1990, 4 (3): 284-284.  
摘要   PDF (171KB)
<正> 用化学法制取非晶超细粉,使生产过程大大简化,成本降低,将含有还原剂的溶夜加到金属盐溶液中,即可制出纯度极高的非晶粉、而且能制出传统方法很难生产的产品,如FeCoB 或超细的非晶粉,用来制造铁磁流体,催化剂和磁性记忆系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用化学法制备出(Fe,Co,Ni)B 体系的非晶超细粉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