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3093
CN 21-1328/TG
创刊于 1987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2003年, 第1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用脉冲电流处理后疲劳铜单晶的位错行为
肖素红; 郭敬东; 李守新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25-229.  
摘要   PDF (1195KB)
将 共面双滑移取向的铜单晶体在两种恒塑性应变幅下进行循环疲劳,形成密度不同的位错结构。用高密度脉冲电流对疲劳铜单晶体处理后,试样中位错的结构由单纯的脉络结构转化成位错胞状结构。高密度脉冲电流处理引起的热压应力不但加强了主滑移系位错的运动,还使共面次滑移系开动,在主滑移系位错和共面次滑移系位错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位错胞状结构的形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比强多孔铝合金的压缩变形性能
陈策; 王永进; 何德坪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30-234.  
摘要   PDF (859KB)
采用渗流法制备了新型多组元、高比强多孔铝合金,研究了合金的单向压缩变形特征和能量吸收性能,讨论了孔壁厚度均匀性、孔隙率和强化热处理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多孔铝合金的孔壁厚度的均匀度和强化热处理都显著提高多孔铝合金的压缩吸能性能;随着孔隙率的降低多孔铝合金的压缩强度增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岭土/羧甲基淀粉插层复合微粒及其电流变性能
王宝祥; 李佳; 赵晓鹏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35-240.  
摘要   PDF (1191KB)
以二甲基亚砜为前驱体, 通过二次插层取代,夹带入羧甲基淀粉,制备出高岭土/羧甲基淀粉剥离型插层复合微粒.羧甲基淀粉插层引起高岭土片层之间的剥离,高岭土片层在羧甲基淀粉中均匀分散.二次插层取代使插层复合物电流变液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显著改善.高岭土/羧甲基淀粉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其电流变液的静态剪切应力值分别是纯高岭土的3.60倍和羧甲基淀粉的2.24倍.复合材料的电流变性能与复合物中羧甲基淀粉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工作温区大幅扩展(20~90℃), 抗沉降性明显提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轧制组织对镁合金AM60疲劳性能的影响
曾荣昌; 韩恩厚; 刘路; 徐永波; 柯伟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41-246.  
摘要   PDF (1332KB)
研究了AM60轧制后挤压镁合金的组织对其机械性能和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轧制使晶粒细化, 强度显著提高.沿纵轴轧制方向出现大量等轴孪晶组织, 而在横向原来的孪晶组织消失.对于存在大量孪晶组织的方向, 其抗拉强度明显低于其它方向.轧制AM60的横向疲劳裂纹扩展速度(FCPR)明显地高于纵向.当疲劳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尺寸与组织的晶粒度接近时,挤压AM60组织中晶粒大小的不均匀引起裂纹分叉,裂纹分叉和粗糙度诱发的裂纹闭合对疲劳裂纹扩展产生严重的阻滞作用.在挤压镁合金AM60的疲劳裂纹扩展速度(da/dN)与应力强度因子范围(△K)的关系曲线上出现拐点(△K =6.4- 7.5MPa•m1/2). 疲劳裂纹扩展为沿晶和穿晶混合方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准一维的NbSe3单晶的制备及其输运特性
王洪涛; 郑毅; 陈学枝; 许祝安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47-252.  
摘要   PDF (854KB)
用气相输运法制备了准一维结构的NbSe3单晶,并研究了其剩余电阻率与杂质的关系。在电子扫描电镜(SEM)下观测了NbSe3单晶的表面形貌,未见亚微米尺寸的缺陷。NbSe3单晶的电阻温度与温度的关系(?-T)曲线表明,NbSe3样品分别在Tp1=145 K和Tp2=57 K经历两次Peierls相变,剩余电阻比RRR高于200。根据对不同样品的ρ-T曲线的研究指出,以前的文献用剩余电阻比估计杂质浓度ni的方法是一个错误,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离心渗铸金属铝熔液的瞬态固化与再熔
胡国新; 王明磊; 田芩蔚; 王国祥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57-261.  
摘要   PDF (1136KB)
通过分析离心力场中金属铝熔液在AI2O3短纤维多孔介质内的渗流传热,考虑了离心惯性力对铝熔液的瞬态固化与再熔的影响,建立了旋转多孔介质内的渗流传热理论模型。研究了复合管铸造工艺中不同工况下液固共融区的长度和固化率的瞬态变化规律以及流场压损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AI2O3颗粒的预热温度低于铝熔化温度的条件下,当渗透前沿达到一定深度时出现液固共融,随后液固共融区随渗透过程而增长,固化率逐渐提高。随着孔隙率的减小,液固共融区的长度和固化率增大,出现共熔现象的固化率降低,复合层能达到的最大厚度减小。而随着转速的减小,液固共融区长度缩短,共熔区内的固化率水平提高,出现共熔现象的固化率增大,复合层能达到的最大厚度减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纳米丝的应变率和尺寸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徐洲; 王秀喜; 梁海弋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62-267.  
摘要   PDF (1066KB)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铜纳米丝的应变率效应和尺寸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加载应变率的增大, 铜纳米丝从低应变率下的静态响应逐渐呈现出较高应变率下的准静态以及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响应特征,其变形机制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静态和准静态区域,位错运动是铜纳米丝塑性变形的主要来源, 而在高应变率动态加载时,铜纳米丝出现整体结构的非晶化, 最大屈服应力也随着应变率的升高而增大,强化现象明显. 当铜纳米丝的截面尺寸变化时, 其弹性模量、屈服应力以及屈服应变、进入强化区域的临界应变率等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尺寸效应显著.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aO-P2O5-SiO2系统溶胶-凝胶玻璃的生物矿化行为
陈晓峰; 王迎军; 赵娜如; 郑裕东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68-275.  
摘要   PDF (1444KB)
利用体外实验方法(in vitro))以及XRD、SEM、FTIR、BET、ICP等手段研究了两种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的显微结构及其在模拟生理溶液(SBF)中的降解过程、表面反应产物和生物矿化机理. 结果表明,两种生物活性玻璃都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均具有由纳米尺寸颗粒相互连接而成的微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在模拟生理溶液(SBF)中浸泡后可形成表面类似天然骨中无机矿物的碳酸羟基磷灰石层(HCA), 说明两者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理环境相应特性.材料表面的硅酸凝胶层及其硅羟基团的形成对碳酸羟基磷灰石(HCA)微晶的成核有重要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La0.67Sr0.33Co1-xFexO3体系的输运行为
刘宁; 孙勇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77-280.  
摘要   PDF (683KB)
研究了Co位Fe掺杂对La0。67Sr0。33Co1-xFexO3体系的电输运性质和超大磁阻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掺杂(x≤0.1)时电阻率表现出金属性输运行为,在高掺杂(x=0.2和0.3)时则为半导体行为。Fe掺杂削弱了Tc处的MR峰值,但增加了低温下(T≤Tc)的MR值。La0。67Sr0。33Co1-xFexO3体系的磁电阻的起源可由外加磁场导致的自旋态转变来解释。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电场对异种金属摩擦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傅莉; 杜随更; 介万奇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79-286.  
摘要   PDF (1376KB)
研究了外加电场对T2紫铜和1Cr18Ni9Ti不锈钢摩擦焊接头焊合区的显微组织、主要合金元素的扩散区宽度以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加快了焊合区金属的动态再结晶进程,不同形式的电场对焊合区铜侧的组织形态与分布有不同的影响。在负电场(试件接电源负极)作用下,焊合区金属发生的动态再结晶程度最大,晶粒尺寸较大且分布均匀;交流电场对晶粒尺寸的作用则略有减小。交流电场和负电场通过对金属内部电子密度的影响,促进了焊接过程中焊缝区Cu﹑Fe和Cr的扩散,并提高了焊接接头扭转强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细颗粒B4C-Si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范壮军; 刘朗; 李建刚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87-292.  
摘要   PDF (1286KB)
用球磨分散方法制备了细颗粒B4C-SiC/C石墨材料,采用热分析仪测量了材料在800℃、1200℃和1400℃下的抗氧化行为,在扫描电镜下观测了氧化样品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细颗粒B4C-SiC/C石墨材料氧化后有优良的自愈合抗氧化性能,因为均匀分散的细颗粒陶瓷粒子可以迅速形成保护膜覆盖在基体表面,有效地抑制基体进一步氧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在微波辐照下Li1+xMn2-xO4尖晶石的固相合成
霍地; 张劲松; 杨洪才; 曹小明; 杨永进; 刘强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295-299.  
摘要   PDF (1266KB)
采用微波直接加热方法在不同温度与氧分压条件下制备出Li1+xMn2-xO4(X=0、0.025、0.05、0.15)尖晶石氧化物。利用XRD与SEM/EDX等手段研究了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以及相变特点。在氧气氛下在850~1200℃加热时,合成的样品由立方尖晶石相和微量的杂相Li2MnO3组成,而且随着温度升高,晶体中阳离子混合现象减少,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增大,但是晶体结构的参数基本不变。Li1+xMn2-xO4样品中杂相Li2MnO3的含量随x的增大而增加。在相同的温度与氧分压下,用微波加热合成的尖晶石氧化物的热稳定性比用常规加热方法合成的高。用微波加热合成的尖晶石氧化物结晶度好,晶体颗粒呈规则的八面体或多面体形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机械合金化Fe-Ni粉末的相结构
张雅静; 陈岁元; 程力智; 刘常升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300-303.  
摘要   PDF (589KB)
使用XRD和M?ssbauer等方法,研究了在Ar气氛下机械合金化Fe-Ni粉末相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机械合金化Fe64Ni36粉末过程中,fcc相的数量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先增加然后减少,与加乙醇球磨Fe64Ni36的情形相同。当Ni 的含量(原子分数)大约为50%时,有fcc 相、顺磁相和FeNi3 形成,当Ni 的含量低于50%时, bcc 相的数量随着Ni 含量减少而增加。Mossbauer谱的结果表明,因球磨时间或Fe、Ni比例的不同,Fe-Ni球磨粉末固溶体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子配比。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热变形对超纯净管线钢组织的影响
钟勇; 王忠军; 单以银; 杨柯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303-309.  
摘要   PDF (1306KB)
研究了成分和热变形对三种低碳微合金管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 (CCT曲线)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碳量为0.025 %的低碳微合金钢中加入0.3 %的Mo能推迟铁素体、珠光体转变,扩大针状铁素体(Acicular ferrite)形成的冷却速度范围;高碳含量使针状铁素体向板条铁素体(Lath ferrite)转化。热变形使针状铁素体的形成温度区间从400~500℃扩大到450~700℃,显著加速相变过程,使CCT曲线明显向左上方移动,获得针状铁素体的临界冷却速度增加,抑制板条铁素体的形成,有利于获得细的针状铁素体组织,并细化岛状组织,但对残余奥氏体量影响不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拉伸变形对304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影响
许淳淳; 张新生; 胡钢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310-314.  
摘要   PDF (972KB)
研究了在-70℃和180℃拉伸变形对304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变形量的增加,在180℃拉伸变形的304不锈钢在42 %沸腾MgCl2溶液中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逐渐减小,而在-70℃拉伸变形的304不锈钢在42 %沸腾MgCl2溶液中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经历了一个从减小到增大的过程。马氏体相的存在导致304不锈钢在42 %沸腾MgCl2溶液中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增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可注射纳米磷灰石/高分子复合骨修复材料的性能
魏杰; 李玉宝; 左奕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315-320.  
摘要   PDF (949KB)
制备了一种新型可注射纳米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可注射性能、在生理盐水中的凝结时间以及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纳米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可用针管注射,能在空气、生理盐水和血液中固化,有合理的凝结时间,高的抗压强度,可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在固化过程中,材料中的聚酰胺发生了物相变化,聚酰胺从结晶型相转变成无定型相,在水中固化后又转变成结晶型相;金属盐的存在破坏了聚酰胺分子间的氢键,导致了材料在固化过程中聚酰胺结构发生了变化。 该材料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好,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气相流动催化热解法合成单壁碳纳米管
施益峰; 全慧娟; 郑国斌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321-325.  
摘要   PDF (835KB)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二茂铁为催化剂前驱体,利用气相流动催化热解法在850~1160℃连续合成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s)。在此过程中,以由TEOS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硅颗粒和二茂铁分解得到的铁颗粒在气流中直接形成的复合粒子作为催化剂,二氧化硅作为铁颗粒的载体。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的观测和分析表明, 在所得到的产物中SWNTs的含量约为10%, 其直径为1~2 nm。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AlN的生长对AlN/(Ti,Al)N纳米多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胡晓萍; 李戈扬; 顾明元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327-331.  
摘要   PDF (716KB)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了具有不同调制周期的AlN/(Ti,Al)N纳米多层膜,研究了亚稳相立方氮化铝(c-AlN)在纳米多层膜中的生长条件及其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调制周期下AlN以立方结构存在,并与(Ti,Al)N层形成同结构共格外延生长,使纳米多层膜产生较大的晶格畸变。与此相应,AlN/(Ti,Al)N纳米多层膜硬度和弹性模量随调制周期的减小呈单调上升的趋势,当调制周期小于8~10 nm时其增速明显增大。在调制周期为1.3 nm时达到最高硬度29.0 GPa和最高弹性模量383.0 GPa。AlN/(Ti,Al)N纳米多层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在小调制周期时的升高与亚稳相c-AlN的产生并和(Ti,Al)N形成共格结构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五氧化二钽薄膜的I-V特性
王超; 庄大明; 张弓; 吴敏生
材料研究学报. 2003, 17 (3): 333-336.  
摘要   PDF (513KB)
采用直流脉冲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高介电常数五氧化二钽(Ta2O5)薄膜。利用Ta/Ta2O5/Ta的MIM电容结构分析了Ta2O5的电学性能,研究了上电极面积对I-V特性的影响、I-V曲线的对称性和零点偏移以及薄膜缺陷和基底粗糙度对MIM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上电极面积增大,电容的漏电流密度增大,击穿场强减小。氧化钽薄膜中缺陷的存在和粗糙度增大容易引起漏电流增大,击穿强度降低。当上电极直径为1mm时,MIM电容的性能最佳:击穿强度为2.22MV/cm,漏电流密度低于1×10-8 A/cm2。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