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学报  2014 , 28 (12): 909-913 https://doi.org/10.11901/1005.3093.2013.795

等温热处理过程中半固态AZ91D镁合金的组织演变*

胡勇1, 饶丽1, 胡强2

1.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南昌 330013
2. 江西省科学院江西省铜钨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29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Semi-Solid AZ91D Alloy During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Process

HU Yong1**, RAO Li1, HU Qiang2

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2. Jiangxi Key Laboratory for Advanced Copper and Tungsten Materials, Ji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Nanchang 330029

中图分类号:  TG146, TG292

通讯作者: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el: 13576012078, E-mail: huyong2136@163.com

收稿日期: 2014-05-23

修回日期:  2014-10-10

网络出版日期:  2014-12-25

版权声明:  2014 《材料研究学报》编辑部 版权所有 2014, 材料研究学报编辑部。使用时,请务必标明出处。

基金资助:  * 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20142BAB216015和江西钨铜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3-KLP-07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研究等温热处理对半固态AZ91D镁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保温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初生α-Mg相的圆整度提高。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 半固态组织经历了组织分离、球化和粗化长大三个过程。半固态组织中的液相由液池、小液池和液相薄膜3部分组成, 固相由初生α-Mg相和二次凝固时形成的α-Mg相2部分组成。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等温热处理 ; AZ91D镁合金 ; 半固态 ; 显微组织

Abstract

The effect of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semi-solid AZ91D magnesium alloy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undness of the primary α-Mg phas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semi-solid AZ91D experiences three stages during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process, i.e. the structure separation, spheroidization and final coarsening. The liquid phase of semi-solid alloy has three types, namely, the molten pool, the “entrapped liquid” pool and the liner liquid film which separates two neighbor particles. The solid phase has two types, namely, the primary α-Mg particles and the α-Mg phase formed in the second solidification.

Keywords: metallic materials ;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 AZ91D magnesium alloy ; semi-solid ; microstructure

0

PDF (7184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胡勇, 饶丽, 胡强. 等温热处理过程中半固态AZ91D镁合金的组织演变*[J]. , 2014, 28(12): 909-913 https://doi.org/10.11901/1005.3093.2013.795

HU Yong, RAO Li, HU Qiang.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Semi-Solid AZ91D Alloy During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Process[J]. 材料研究学报, 2014, 28(12): 909-913 https://doi.org/10.11901/1005.3093.2013.795

半固态金属成形时金属液呈层流态、充型平稳, 无飞溅, 且在获得均匀非枝晶组织、节约能源和近终成形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成形方法[1-3]。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基础和关键, 是获得良好的非枝晶组织。当前, 制备半固态非枝晶组织的方法有机械搅拌法[4, 5]、电磁搅拌法[6]、超声振动法[7, 8]、低过热度浇注法[9]和等温热处理法[10-12]等。等温热处理法省略了制备半固态坯料的步骤, 而是在半固态成形前的二次加热过程中实现非枝晶组织。等温热处理法的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 无需特殊设备, 受到重视[10-12]。为此, 本文研究AZ91D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1 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为商用AZ91D镁合金, 其固相线为468℃, 液相线为596℃。AZ91D镁合金的铸态组织, 由初生α-Mg相和不连续网状分布的β-Mg17Al12相组成(图1)。

AZ91D镁合金的熔化在井式电阻坩埚炉中进行, 用自制覆盖剂保护熔体以防AZ91D镁合金氧化燃烧。当温度达到700℃时静置5 min, 再将熔体浇注至已预热至200℃的钢模中铸成直径为25 mm长度为100 mm的锭料。将锭料切割成直径为25 mm厚度为10 mm的试样, 在控温精度为±2℃的箱式炉中进行等温热处理。等温热处理的温度分别为565、570、575、580和585℃, 等温热处理时间分别为5、15、30 、45 、60和90 min。当试样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开始计时, 达到预定时间时取出试样进行水淬。

图1   AZ91D镁合金的铸态组织

Fig.1   As-cast microstructure of AZ91D alloy

用5%硝酸酒精溶液腐蚀金相试样, 用金相显微镜(OM)观察显微组织形貌。

2 结果和讨论

2.1 保温温度对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当保温时间为15 min时, 保温温度对AZ91D镁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 随着保温温度的提高初生α-Mg颗粒的圆整度提高。当保温温度为565℃时初生α-Mg颗粒已出现球化趋势, 但是大部分晶粒相互连接在一起, 液相含量较少, 液相主要以两晶粒之间的液相薄膜形式存在(图2a)。当保温温度为570℃时液相含量增多, 晶粒圆整度明显提高, 晶粒大小较均匀, 晶粒主要被液相与液相薄膜分离(图2b)。当保温温度为575℃和580℃时液相含量进一步增加, 晶粒圆整度也进一步提高(图2c、d)。当保温温度为585℃时晶粒开始熔化, 液相含量增加, 晶粒圆整度下降(图2e)。

图2   在不同温度保温15 min的半固态组织

Fig.2   Microstructure of semi-solid AZ91D alloy treated at 565℃ (a) , 570℃ (b), 575℃ (c), 580℃ (d) and 585℃(e) for 15 min

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的过程中晶界处的β-Mg17Al12和周围的α-Mg形成了低熔点的共晶组织, 率先熔化形成液相。在随后的保温过程中该液相作为液化源对未熔晶界浸渗和蔓延, 加快晶界的熔化。因此, 液相越来越多并不断浸渗晶界, 促成固相的粒化, 从而逐渐呈现被液相隔离和包围的固相颗粒, 形成由液相和固相颗粒组成的半固态组织。但是若保温温度过高, 原子活动能力增强使半固态组织的球化效果变差。

2.2 保温时间对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在575℃保温时间对AZ91D镁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如图3所示。当保温时间为5 min时晶界上的共晶体发生重熔, 部分晶粒被液相薄膜分离, 但晶粒球化不明显, 液相含量非常少(图3a)。当保温时间为15、30和45 min时液相含量增多, 晶粒圆整度较好, 晶粒大小均匀(图3b、c、d)。当保温时间为60 min时初生α-Mg颗粒已出现合并长大趋势(图3e)。当保温时间为90 min时初生α-Mg颗粒已明显长大(图3f)。

图3   在575℃保温不同时间的半固态组织

Fig.3   Microstructure of semi-solid AZ91D alloy after holding at 575℃ for 5 min (a), 15 min (b), 30 min (c), 45 min (d), 60 min (e) and 90 min (f)

在580℃保温时间对AZ91D镁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 在580℃下AZ91D镁合金半固态组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与575℃时的情况类似, 但是球化速度提高, 例如保温5 min时晶粒在580℃的球化比575℃时明显。保温15-45 min时晶粒圆整度较好, 大小也较均匀; 保温60 min时晶粒明显开始合并长大。

图4   在580℃保温不同时间的半固态组织

Fig.4   Microstructure of semi-solid AZ91D alloy after holding at 580℃for 5 min (a), 15 min (b), 30 min (c), 45 min (d), 60 min (e) and 90 min (f)

2.3 半固态组织属性

由图5可见, 半固态组织中的液相主要由相邻两固相颗粒之间的线性液膜、多个固相之间的液相和包裹在固相颗粒内部的“小液池”组成。形成“小液池”的原因: 首先, 合金组织中的大量缺陷(如空位、偏析等)使原子不规则排列, 从而使该区域出现能量起伏, 然后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液相在缺陷较多的位置优先析出, 形成“小液池”; 其次, 在等温处理过程中相互叠加的枝晶组织将液相包裹在初生α-Mg中而形成“小液池”。同时, 由图5还可发现, 固相颗粒有两种形态, 即初生α-Mg颗粒和二次凝固时形成的α-Mg相。二次α-Mg相比初生α-Mg颗粒小, 二次α-Mg相是保温时合金中的液相在随后水淬时凝固形成的。

图5   在575℃保温30 min时AZ91D镁合金的半固态组织

Fig.5   Microstructure of semi-solid AZ91D alloy treated at 575℃ for 30 min

2.4 半固态组织演化机理

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半固态组织的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 (1) 组织分离。当保温温度较低或保温时间较短时, 初生α-Mg颗粒主要被液相薄膜或少量液相液相隔开。其原因是, 保温时间较短时, 在温度到达共晶点之前共晶相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溶解到初生α-Mg相中, 这阻碍了共晶相熔化为液相而将初生α-Mg颗粒分开。当保温温度较低时溶质原子的扩散不充分, 固相粒子的熔化速率较小, 因而液相含量较少。(2) 球化。球化是半固态组织演变的重要阶段。半固态组织的球化与固相颗粒的曲率有关, 因为固相颗粒的曲率变化造成合金平衡熔点发生变化。固相颗粒的曲率与合金平衡熔点之间的关系[10]

ΔTr=-2σslTmVSKΔHm

式中ΔTr为固相曲率变化引起的合金平衡熔点的变化, σsl为固液界面张力, Tm为固液界面为平界面时的熔点, Vs为固相的摩尔体积, K为固液界面的曲率, ΔHm为液固转变时的摩尔焓值。根据式(1)可知, 曲率越大则熔点越低。因此, 在等温过程中固相颗粒的边角处容易熔化并演变为球状。

另一方面, 根据Gibbs-Thomson公式, 界面处溶质浓度与曲率半径的关系 [13]

cα(r)=cα()exp2σVBkBTr

式中 cα(r)为曲率半径r处的原子浓度, cα()为平界面时原子浓度, σ为表面张力, VB为原子体积, kB为形状因子, T为温度, r为曲率半径。

根据式(2), 曲率半径越小则原子浓度越高。初生α-Mg颗粒在不同位置的曲率不同, 因此在这些位置产生原子浓度梯度。在等温处理过程中原子从曲率大(即原子浓度高)的位置向浓度低(即平界面处)扩散, 使原先那些位置局部的原子浓度平衡打破。为了保持原子的浓度平衡, 曲率较大的地方发生熔断以使曲率变小、原子浓度下降, 从而形成了球状的组织。(3)粗化长大。合金的初生固相颗粒尺寸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粗化长大, 其粗化机制主要为Ostwald熟化。Ostwald熟化机理表现为小尺寸颗粒熔化消失, 大尺寸颗粒长大。在无对流的情况下, 固相颗粒的尺寸遵循LSW理论[14], 即

dt3=d03+Kt

式中dt为t时刻下固相颗粒的平均尺寸, d0为初始固相颗粒的平均尺寸, K为粗化速率常数, t为时间。式(3)表明, 随着保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固相颗粒将长大。

3 结论

1. 半固态AZ91D镁合金组织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经历了组织分离、球化和粗化长大三个过程。

2. 半固态组织中的液相由液相、小液池和液相薄膜组成, 固相由初生α-Mg相和二次凝固形成的α-Mg相组成。

3. 在575℃和580℃保温15-45 min可得到理想的半固态AZ91D镁合金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