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6-06-25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腐蚀缝隙内电化学行为的初步理论探讨——Ⅱ.模拟腐蚀缝隙内电位、pH和Cl~-浓度的分布与极化电位及时间的关系
黄子勋;李德林;翟金坤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3): 21-30.
本文用设计的模拟缝隙,连续测试了受力和不受力情况下电位,pH和Cl~-浓度在不同极化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和沿缝深的分布。结果表明:1.电位沿缝深方向的分布梯度随极化增大而增大,阳极极化时缝内电位变化很小,阴极极化时起初变化较大,经过一临界极化后变化很小;2.pH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相同,缝内电位对PH的影响呈线性关系:pH=-4-40/3E:3.Cl~-浓度在极化初期增加速率较快,然后减慢,最后趋于稳定,Cl~-的浓集倍数与缝内电位成直线关系:[Cl~-]x=17+21E;4.受力状态下,缝内电位和pH随时间起伏变化,电位变化幅度达70mV左右,pH变化幅度达1.5左右;5.应力对Cl~-浓集影响不大。将所得关系式和上文中数学模型结合起来,通过测试缝外电位,就可估算缝内任一点的电位,pH和Cl~-浓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
铈提高Fe-15Cr合金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机理
李碚;高怀荪;江丽萍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3): 39-44.
利用真空热天平、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Fe-15Cr和Fe-15Cr-0.3 Ce合金在1000和1100℃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Fe-15Cr合金表面,Cr_2O_3膜形成后不久便广泛变形、频繁开裂,使富铁氧化物瘤子不断产生。与此相应,氧化动力学曲线反复发生曲折,对抛物线产生正偏离。铈使Cr_2O_3膜变形,开裂和形成瘤子的倾向减小,产生较光滑的动力学曲线,较小的氧化速率。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铈促进Cr_2O_3膜的晶粒成为柱状晶,抑制在膜表面形成新氧化物,并绽膜中(1010)、(104)、(116)等晶面具有较强的择优取向。由此推断出铈具有阻止膜中铬离子扩散、减小膜的生长应力等作用。认为这是铈减轻膜发生变形和开裂的倾向,减小氧化速率的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