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12-1961
CN 21-1139/TG
创刊于 1956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3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3-06-1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论文
硼在体心立方Fe-3%Si合金中的晶界偏聚行为
章三红;贺信莱;褚幼义;柯俊
金属学报. 1993, 29 (6): 1-7.  
摘要   PDF (1711KB)
利用硼径迹显微照相(PTA)技术研究了体心立方Fe—3%Si合金试样在冷却和淬火等温过程中硼向晶界的偏聚行为结果表明:Fe-3%Si合金中硼的晶界平衡偏聚趋势高于奥氏体合金,也不存在淬火诱导硼向晶界的非平衡偏聚.硼原子与晶界结合能Q=55.7 kJ/mol用淬火诱导非平衡偏聚的复合体机制解释了硼在Fe-3%Si合金与奥氏体合金中偏聚行为异同的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亚稳态化合物Ce_2Fe_(23)B_3的结构与磁性
沈保根;曹蕾;宫华扬;杨林原;孔麟书;郭慧群
金属学报. 1993, 29 (6): 8-12.  
摘要   PDF (321KB)
研究了非晶态Ce_2Fe_(23)B_3合金的晶化以及亚稳态化合物Ce_2Fe_(23)B_3的结构与磁性XRD分析证实,Ce_2Fe_(23)B_3为bcc结构,晶格常数α=1.417nm由Ce_2Fe_(23)B_3的室温Mossbauer谱,确定不同Fe位Fe原子磁矩的大小依次为:μFe(48e_1)>μFe(48e_2)>μFe(48e_3)>μFe(16c)>μFe(24d),平均每个Fe原子和Ce原子的磁矩分别为1.94和0.85μB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粗糙度引入的Ⅱ型裂纹扩展的剪切阻力
郑冶沙;王中光;艾素华
金属学报. 1993, 29 (6): 13-21.  
摘要   PDF (767KB)
通过混合(Ⅰ/Ⅱ)型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裂纹闭合效应的测试.获得双相钢纯Ⅱ型疲劳门槛值是其纯Ⅰ型的1.9倍:其纯Ⅱ型分枝裂尖正应力强度因子范围为纯Ⅰ型的2.2倍说明由同一粗糙度引入裂纹面的剪切阻力,对Ⅱ型裂纹扩展的阻碍程度将大于此粗糙度诱导裂纹闭合效应,降低裂尖Ⅰ型有效驱动力的贡献,即粗糙度对Ⅱ型裂纹扩展的阻碍比对Ⅰ型的大Ⅱ型分量在近门槛值的疲劳裂纹生长过程中能够起两个重要的作用:(1)增大裂尖塑性以至加速裂纹生长;(2)引入裂纹表面接触以至减小裂纹扩展速率本文通过裂纹闭合效应的测试,定量估算了剪切阻力,Ⅱ型摩擦剪切应力强度因子范围(△K_(Ⅱ.f))要远远大于纯Ⅰ型的闭合应力强度因子范围(△K_(ICl)),说明粗糙度的引入加大了第二种作用,从Ⅱ型裂纹角度出发起到了屏蔽裂尖的功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Mg及δ相对GH169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董建新;谢蔚;徐志超;谢锡善;章守华
金属学报. 1993, 29 (6): 22-27.  
摘要   PDF (1683KB)
研究了微量元素Mg及δ相对GH169(INCONEL718)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含量从30ppm提高到70ppm,合金可以在保持高强度下进一步改善塑性,特别可提高在使用条件下的一些重要力学性能;δ相的数量、形态及分布明显影响合金的缺口周期持久寿命相应的组织观察表明,Mg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δ相的?些特性,因此通过控制Mg含量可控制δ相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GH169合金的力学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INCONEL718型合金中γ″和γ′的复合及单独析出对组织稳定性的影响
董建新;谢锡善;章守华
金属学报. 1993, 29 (6): 28-32.  
摘要   PDF (2272KB)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Inconel718及其改型合金中的时效析出组织调整Nb,Ti,Al的含量及比例,可以得到与通常合金中γ′和γ″单独析出有所不同的γ′和γ″的复合组织及包覆组织两类析出形态、其中γ″在γ′上析出的包覆组织具有较好的高温长期时效组织稳定性过时效试验结果表明.改型合金不同于Inconel718合金γ″致δ的相转变,却以强化相溶解而使材料软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攀钢重轨钢初轧坯堆冷的除氢效果
冼爱平;李培基;陈文绣;王仪康;陈仁义;梅东生
金属学报. 1993, 29 (6): 33-37.  
摘要   PDF (394KB)
用石腊油法测定了U71Mn重轨钢初轧坯中的可扩散氢和氢在钢中的扩散系数,并通过解剖经过堆垛缓冷的初轧坯,测定氢在断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重轨钢坯中的氢绝大部分均为可扩散氢,室温下氢在U71Mn钢坯中扩散系数为(0.85—1.02)×10~(-6)cm~2/s初轧坯经堆冷后,含氢量大幅度下降,它有助于形成攀钢重轨无白点现象.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不同冲击波作用区da/dN下降的机理研究
陈怀宁;陈亮山;斯重遥;谭胜禹;崔光远
金属学报. 1993, 29 (6): 38-42.  
摘要   PDF (835KB)
采用16Mn钢三点弯曲试样,研究了塑性冲击波和弹性冲击波作用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爆炸处理,da/dN在整个冲击波作用区(约100mm)均有明显降低,以塑性冲击波作用区最为明显在整个纯弹性波作用区,如果△K相同,则爆炸处理后的da/dN在不同位置的弹性波作用区基本相同认为冲击波作用下材料具有的裂纹闭合效应使有效应力强度因子△K_(eff)的减小是da/dN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塑性波冲击区,裂纹闭合主要由裂纹尖端产生的塑性形变和氧化物形成;在弹性波作用区主要由塑性形变和粗糙度产生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动态应变时效对18-8型奥氏体不锈钢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
彭开萍;陈文哲;钱匡武
金属学报. 1993, 29 (6): 43-48.  
摘要   PDF (1570KB)
本文研究了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的对称拉压低周疲劳行为特征及动态应变时效(DSA)预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应变幅(±0.5%-±1.5%)范围内,试样都经过循环硬化、饱和和循环软化过程,在相同的应变幅下DSA预处理后循环峰值应力高于固溶态及冷变形预处理状态,但疲劳断裂寿命相差不大TEM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经DSA预处理后,形成了均匀、高密度、稳定的位错组态是提高循环峰值应力的主要原因,而循环软化则是由于形成了低密度的、伸长的位错胞状结构的结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对氟碳铈矿的浮选性能及其作用机理
任俊
金属学报. 1993, 29 (6): 49-53.  
摘要   PDF (370KB)
通过?-电位,红外光谱及量子化学计算结果研究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对氟碳铈矿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前者对氟碳铈矿具有良好的浮选选择性,它是以三个氧原子为键合原子与氟碳铈矿表面的RE(Ⅲ)螯合形成O=C-N-O-RE(Ⅲ)-O双五元环螯合物而化学吸附在其表面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机械合金化合成Ni-Mo合金
梁国宪;王尔德;霍文灿
金属学报. 1993, 29 (6): 54-58.  
摘要   PDF (1596KB)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Ni_(100-x)Mo_x(x=20,30,38)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该机械合金化过程合金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Ni_(62)Mo_(38)试详经高能球磨后产生了部分非晶化,而Ni_(80)Mo_(20)和Ni_(70)Mo_(30)都形成了非平衡的纳米晶体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稀土与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固体配合物的研究
李琼清;李德谦;刘书珍;曾广赋;庞伦
金属学报. 1993, 29 (6): 59-65.  
摘要   PDF (540KB)
合成了除Pm以外的16个稀土与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HBTMPP)的固体配合物,其组成为RE(BTMPP)_3,对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热分析表明,在氩气中,热分解是一步完成的,在空气中,热分解分二步完成,前者的热分解产物是RE_4 (P_2O_7)_3,后者的产物为RE_2P_4O_(13)测定了配合物的振动光谱,对其主要吸收谱带进行了归属,配合物中RE-O键具有较高的离子特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新型高强韧性Al—La—Y—Ni(Fe)非晶合金的研究
刘超三;张永昌;师昌绪
金属学报. 1993, 29 (6): 66-70.  
摘要   PDF (743KB)
利用真空单辊旋淬法制备了一系列Al-La—Y—Ni(Fe)四元合金的快速凝固条带,研究了它们形成非晶的能力、条带的力学性能以及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当合金成分为85—90at-%Al(La+Y)<10at-%时,能获得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又具有较好热稳定性的Al基非晶合金。其最高拉伸断裂强度和显微硬度分别为760MPa和294DPN,且弯折180°不断,Al与La—Y间的强相互作用及合金的低熔点(T_m)是促使Al-La—Y—Ni(Fe)合金形成非晶相的主要因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铬铸铁的氧化行为
张安峰;邢建东;陆文华
金属学报. 1993, 29 (6): 71-76.  
摘要   PDF (2128KB)
从基体含Cr量及碳化物数量两方面考察了高Cr铸铁在950℃和800℃的氧化行为,分析了氧化后的氧化物类型、形貌及亚表层微区成分结果表明基体原始含Cr量决定了形成氧化物的类型,是决定高Cr铸铁抗氧化性的重要因素;950℃氧化时由于碳化物分解使合金抗氧化性随碳化物量增加而提高,而800℃氧化时由于碳化物未分解,抗氧化性不随碳化物量变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散斑干涉微区应变测量术在腐蚀疲劳裂尖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魏学军;周向阳;李劲;刘光磊;柯伟
金属学报. 1993, 29 (6): 77-81.  
摘要   PDF (384KB)
建立了计算机控制自动化散斑干涉微区应变测量系统,介绍了工作原理及其在腐蚀疲劳裂尖形变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该方法可测定材料裂尖局部应变场。通过比较A537钢充氢前后裂尖应变场的变化与阳极溶解对纯Cu裂尖应变分布的改变、研究了腐蚀疲劳过程中裂尖材料的化学-力学效应,结果表明:充氢使裂尖应变减小、阳极溶解促进变形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波型与电位对A537钢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李劲;王政富;柯伟
金属学报. 1993, 29 (6): 82-87.  
摘要   PDF (505KB)
研究了A537钢在3.5%NaCl水溶液中阴极极化与阳极极化条件下加载波型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相应电位条件下应变电极的电化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外加电位为-800mV(SCE)以上时阳极溶解机制起主导作用,在-800mV以下时氢脆机制起主导作用,在阳极极化条件下,持续应变型加载波型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低△K范围,而在阴极极化条件下,其影响体现于高△K范围,持续应变导致了自腐蚀电位的下降与阳极溶解电流密度的大幅度提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硼酸铝晶须增强Al复合材料的性能及界面结构
潘进;宁小光;胡魁毅;叶恒强
金属学报. 1993, 29 (6): 88-94.  
摘要   PDF (2157KB)
采用挤压铸造工艺制备出复合良好的9Al_2O_3 2B_2O_3晶须增强6061Al合金及纯Al复合材料研究表明,T6处理不能提高9Al_2O_3 2B_2O_3w/6061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其原因是T6处理后复合材料中的界面反应明显加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对此复合材料界面的观察与分析认为,界面上存在着严重的化学反应,反应物为Al_2MgO_4将制造态与T6态的界面结构对比发现,正是这种界面化学反应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而在9Al_2O_3 2B_2O_3w/纯Al界面上未发现任何化学反应。界面能谱EDS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界面化学反应是由材料制造过程中基体合金中的Mg在界面上原子偏聚造成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利用电子衍射照片确定ZrO_2薄膜的织构状态
王英华
金属学报. 1993, 29 (6): 95-96.  
摘要   PDF (338KB)
阐述了一种利用电子衍射照片半定量地确定薄膜织构状态的原理和方法,并确定了立方ZrO_2薄膜的织构状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