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3093
CN 21-1328/TG
创刊于 1987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88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8-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研究论文
贝氏体相变机制
徐祖耀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1-11.  
摘要   PDF (2801KB)
对Fe-C_6,Fe-X-C 及Cu-Zn 合金相变驱动力的计算表明,贝氏体在热力学上不可能以切变机制形成。钢中贝氏体宽面上存在巨型长大台阶,长大界面呈弯曲形态,显示贝氏体很可能按台阶机制长大。在一些Fe-Ni-C 合金及工业用钢中,奥氏体强度和B_s 之间并无简单关系,B_s 却与碳和Fe 的扩散系数呈线性关系,贝氏体相变在鼻部温度的孕育期与含D~v_(Fe)的函数成正比,因此至少在B_s 至鼻部温度,贝氏体相变的发生似受Fe 原子扩散的控制。在一个低碳Ni-Cr 钢中,贝氏体的界面形态和马氏体的不同,贝氏的惯习面近(1711)a,与马氏体惯习面(110)_(?)相距达13.3°,说明贝氏体相变不同于马氏体相变。在接近Ms 时,相变驱动力足够大,贝氏体形态呈切变促发特征,贝氏体相变可能为切变型。对Ag-Cd,Cu-Zn-Al 合金,18 Cr Ni WA 钢及其脱碳试样的内耗测定揭示:在孕育期内贝氏体预相变为局域软模导致的形核过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钢中贝氏体及其力学行为
康沫狂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12-17.  
摘要   PDF (1732KB)
合金钢中温转变组织计有:粒状组织、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有时可获准贝氏体。与马氏体回火后比较,准贝氏体、粒状组织、粒状贝氏体或它们的复合往往具有低屈服强度、一定高的抗拉强度,高的韧性、高的疲劳寿命和相当的疲劳强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控轧贝氏体钢的发展
孙福玉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18-21.  
摘要   PDF (423KB)
本文简要回顾了低碳贝氏体钢的发展。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在超低碳控轧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对我国控轧贝氏体钢的开发提出了一些看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Mn对Fe-C合金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
刘世楷;张筠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22-26.  
摘要   PDF (357KB)
通过定量金相法及Formastor 仪测定了Fe-C-Si,Fe-C-Mn 和Fe-C-Si-Mn 合金贝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用Mn 在原奥氏体晶界偏聚的影响以及溶质类拖曳说来解释Fe-C-X合金转变动力学特征是恰当的。Si 的作用在于它阻碍Fe_3C 的析出和增强Mn 的偏聚。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g-Cd合金的贝氏体相变
张骥华;陈树川;徐祖耀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27-31.  
摘要   PDF (345KB)
使用X 射线衍射和内耗方法测得,Ag-43.3 wt-%Cd 合金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外,β母相X射线衍射强度和内耗值都呈现波动现象。在孕育期内,内耗随时间显示一个峰值,它随孕育期减短而增高,达到峰值的时间随孕育期减短而减少。这种X 射线强度的波动和内耗的增高可能与母相中贝氏体相形核区点阵局部软化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钢中贝氏体预相变的蒙特卡罗模拟
冯华;康沫狂;李春信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32-35.  
摘要   PDF (343KB)
本文用蒙特卡罗方法在M_(340)大型计算机上模拟了Fe-0.45 wt-%C 合金的贝氏体预相变。结果表明,预相变期奥氏体中在位错塞积群附近存在着薄片状贫碳区,该贫碳区可达切变形核的临界条件,从而导致贝氏体切变形核。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奥氏体强化及Fe,C扩散对贝氏体相变的影响
徐祖耀;陈卫中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36-40.  
摘要   PDF (340KB)
研究了三个Fe-Ni-C 合金及三个工业用钢的奥氏体强化对M_s 及B_s 的影响。M_s 随着奥氏体屈服强度的增加而线性下降,而B_s 和奥氏体强度之间无任何直接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在合金元素和其他条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奥氏体碳含量和贝氏体相变点(B_S~I 或B_S~C)无任何直接关系,而和马氏体相变点(M_s)之间存在着单词的反比关系。理论计算发现,三个Fe-Ni-C 合金的B_s 与D_C~γ和D_(Fc)~γ成正比线性关系,求出这三个合金TTT 度图上鼻部温的△G_ν及D_(Fc)~γ,则它们的孕育期正比于Feder 等对扩散型相变孕育期公式,说明鼻部温度时贝氏体孕育期受化学自由能差及Fe 原子扩散的控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C-Mo合金海湾区等温转变的研究
徐启昆;王东亚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41-46.  
摘要   PDF (2666KB)
本文报道了Fe-C-M_o 合金海湾温度(动力学B_s 点)处等温转变的动力学和组织研究。在所研究的海湾温度以下,转变动力学均有停滞期;蜕变铁素体演化过程复盖了转变早期和转变停滞期;停滞似与碳化物沉淀过程有关;转变后期,贝氏体片区扩展的同时,在其夹缝奥氏体内形成一种粒状形态的共析体。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含Si,Mn的Fe-C合金贝氏体转变
王弘;张筠;刘世楷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47-50.  
摘要   PDF (953KB)
用TEM 研究了Fe-C-Si,Fe-C-Mn,Fe-C-Si-Mn 合金的贝氏体形态。结果表明,Fe-C-Si 合金贝氏体由α板条和板条间残余γ组成,长时间等温过程中,残余γ逐渐分解析出Fe_3C。Fe-C-Mn 合金贝氏体,在α形成过程中,伴随着Fe_3C 析出。450℃等温形成的贝氏体中,观察到板条间和板条内均存在Fe_3C。晶体学分析表明,Fe_3C 由γ中析出。Fe-C-Si-Mn 合金贝氏体以基元方式生长。在基元间残余γ,未观察到Fe_3C 析出。等温时间延长,残余γ逐渐分解析出碳化物。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速钢中贝氏体转变的TEM观察
俞学节;徐祖耀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51-55.  
摘要   PDF (1709KB)
用TEM 研究了6—5—4—2高速钢中的贝氏体转变。结果表明,在贝氏铁素体的宽面上存在巨型长大台阶。贝氏铁素体亚片端部的曲率半径随转变温度降低而减小。贝氏铁素体中的位错密度都远低于周围板条马氏体中的位错密度,这些特征都表征贝氏体长大系扩散机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某些合金钢中温TTT图探讨
康沫狂;胡光立;张明星;谭若兵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56-60.  
摘要   PDF (1536KB)
某些合金钢的中温TTT图往往由三个或两个独立的C-曲线组成,与其相应的显微组织为粒状组织、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或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中碳Si-Mn钢等温组织的低温回火脆性
裘尧健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61-64.  
摘要   PDF (1629KB)
本文就中碳Si-Mn 钢300℃等温和淬火组织的低温回火脆性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讨沦,发现等温处理获得的贝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型双相钢冷变形后的氢脆断裂行为
陈俊;李承基;章守华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65-69.  
摘要   PDF (1286KB)
本实验采用阴极电解预充氢、慢应变速率拉伸的方法,研究了_(05)Si_2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双相钢经70%冷拔形变后的氢脆敏感性及断裂行为,并与_(05)Si_2铁素体-马氏体型。70%冷拔形变双相钢进行比较。发现冷拔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型双相钢的氢脆敏感性高于冷拔相同程度的铁素体-马氏体型双相钢,但由于原来的塑性较好,在充氢条件下仍有较好的塑性。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型冷拔双相钢在预充氢条件下拉伸时,微孔或裂纹在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相界面上形核,并沿着与外力约呈45°方向优先向粒状贝氏体-侧扩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合金高强度钢热形变奥氏体的贝氏体转变
崔文暄;刘梓葵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70-74.  
摘要   PDF (844KB)
研究了三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及未再结晶区热形变对粒状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组织形貌、亚结构、晶体位向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并根据形交奥氏体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对贝氏体转变的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55SiMnMo钢贝氏体-奥氏体界面结构的观察
李承基
材料研究学报. 1988, 2 (3): 75-78.  
摘要   PDF (886KB)
本文用Vg-HB_5型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了经等温处理的_(55)SiMnMo 钢贝氏体-奥氏体的界面结构。结果表明,上贝氏体的界面位错以刃型分量为主导。位错线的投影间距为2—4nm。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