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3093
CN 21-1328/TG
创刊于 1987 年 (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4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4-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研究论文
贝氏体相变的三面观
No Author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97-119.  
摘要   PDF (2056KB)
目前,三种不同的贝氏体定义正被广泛采用.第一种是显微组织的定义:贝氏体是非层状共析分解的产物.两种共析相通过扩散形核和长大相互竟争形成.第二是相变动力学定义(ORK):它是用铁碳合金的术语来描述贝氏体,通常用TTT图中两个重迭的C曲线来描述共析温度以下的奥氏体分解.高温C曲线代表珠光体相交,低温C曲线代表贝氏体相变,当等温转变温度接近贝氏体C曲线的上限温度,贝氏体相变越加不完全,最后在上限温度消失.第三种是表面浮突定义:贝氏体是在马氏体区域以上(有时也在以下)形成的片状转变产物,相变不是缓慢进行(由体扩散控制),就是以极快速率进行,在无约束的表面上产生不变平面应变.在本总结中,普遍化的显微组织定义得到历史的发展和相变机制的支持;ORK定义不能完全适用于钢,目前为止还不适用于有色合金,是一种比过去认识到的更复杂和特别的一组相变现象;广为认可的表面浮突定义在科学的证据上还有疑问,主要因为满足马氏体晶体学表象理论所形成的贝氏体片是十分稀有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相变研究中的应用
方鸿生;王家军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20-127.  
摘要   PDF (1598KB)
阐述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总结了STM在金属、半导体材料的原子结构观察及表面相变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它包括纯金属及半导体原子结构、表面相变、表面吸附(表面反应)及表面物理沉积过程的动态研究;论述了作者在相变和相结构STM分析实验技术及研究成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Fe—30Mn—6Si合金(SMA)形状恢复过程的内耗和电阻分析
马如璋;赵钟涛;苏炜;刘冠威;马长英;杨士伟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28-133.  
摘要   PDF (553KB)
用内耗、电阻、长度变化方法研究了Fe—Mn—Si合金的形状恢复现象.用x射线衍射作了相的定性分析电阻变化较灵敏地反映ε相数量的变化;内耗能反应形状变化的温度区间和速度;长度变化则直接反映形状恢复情况.实验表明:ε→γ转变有跃变性质,并在远大于A(s2)至A(f2)的温度区间内进行热诱发的。相变对形状恢复有贡献.但形变诱发马氏体的逆相变的贡献是主要的ε→γ相变引起电阻增加,ε→γ相变引起电阻下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i和Si在高强韧低合金冷作模具钢(GD钢)中的作用
黄光晖;曹念荪;孙培祯;陈钰秋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34-141.  
摘要   PDF (2857KB)
研究了五种含1—2的Ni和Si的试验钢淬火回火后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少量Ni和Si分别增加残余奥氏体的(γ″)数量和稳定性,含INi和ISi的GD钢250℃回火后可得到大于10%的较稳定的残余奥氏体;Ni和Si共存使淬火个溶碳化物细化:使回火过程中ε-碳化物溶解和渗碳体析出的温度提高到350℃左右;1Ni+1Si可综合发挥Ni改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Si提高回火稳定性和强度的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热应变脆化对低碳钢解理特征应力的影响
类维生;姚枚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42-143.  
摘要   PDF (151KB)
在工作[1]的基础上,研究了热应变脆化处理后16Mn钢的低温拉伸断裂行为表明在250℃进行的预应变量为8%的热应变脆化处理没有改变解理特征应力的数值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化学法制备超细ZrO_2粉热分解过程的TG—DTA—MS研究
陆昌伟;施剑林;奚同庚;杨雪华;陈云仙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44-148.  
摘要   PDF (445KB)
采用热质联用技术(TG—DTA—MS)对草酸盐沉淀法和草酸盐络合物喷雾法两种制备超细ZrO2粉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得到了草酸锆沉淀产物和络合物喷雾干燥产物热分解过程中逸出的气体正离子质谱O+,H2O+,CO+,随温度变化的话图以及相应的热重和差热曲线.导出了两种制备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及其相应的分解温度范围.实验表明:这两种方法制备ZrO2粉时沉淀产物Zr(C2O4)2·4H2O和喷雾干燥产物Zr(C2O4)的完全分解温度为700℃.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倾斜陶瓷耐热涂层的研究
高家诚;张亚平;盛世雄;谢龙淮;王学军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49-154.  
摘要   PDF (2107KB)
报道了Cu材表面喷涂倾斜陶瓷耐热涂层的组织及其性能,介绍了一种火焰喷涂陶瓷基复合涂层的新方法──倾斜过渡和重熔涂层法.实验结果表明:涂层间有扩散反应和液相烧结、涂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耐热蚀和抗热震性能采用倾斜陶瓷涂层,可使高炉渣口寿命提高2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压ZnO—Bi_2O_3─TiO_2系材料的退火特性及显微结构
康雪雅;庄顺昌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55-157.  
摘要   PDF (1142KB)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nO2—Bi2O3一TiO2系材料相结构、显微形态及电性能的影响,得出500℃以下退火,材料的性能稳定并有所改善,500℃以上退火材料的压敏电压升高,非线性特性变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偶联剂KH和聚合物PVA在硫铝酸盐─MDF水泥中的作用机理
黄从运;龙世宗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58-162.  
摘要   PDF (344KB)
以硫铝酸盐水泥为基材,采用有机聚合物PVA,并且在MDF(Macro—Defect—Free)水泥中添加偶联剂KH,制备出抗折强度大于170MPa,抗压强度达240MPa的新型MDF水泥、同时,借助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红外光谱分析(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偶联剂KH和聚合物PVA在硫铝酸盐-MDF水泥中的作用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分子聚硅氮烷(LPSZ)/二乙烯基苯(DVB)的交联及其对裂解产物的影响
苏波;吴小进;刘凤荣;王兴业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63-168.  
摘要   PDF (1412KB)
研究了LPSZ/DVB的交联反应及其对裂解产物的影响实验表明;其交联反应以加成和缩合反应的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加成反应的温度为150℃左右,部分加成反应的结果使其交联裂解产物的孔洞尺寸减小,裂解产物的裂解产率提高裂解产物主要由非晶态Si3N4和β-SiC组成,还有少量SiO2和游离C,加入DVB后,其游离C含量增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聚碳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容敏智;曾汉民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69-176.  
摘要   PDF (621KB)
采用DSC,DMA,FTIR和SEM等方法研究了PC/E51/TEPA和PC/E51/DDS两种共混体系的固化、结构特征、力学和热性能实验表明:体系的固化反应可按原位固化方式进行,PC对固化反应起促进作用共混体系具有均相结构特征,两组份间存在有较强的氢键作用,从而提高了体系的Tg、模量、密度和热稳定性PC/E51/TEPA样品透明,两个体系对冲击韧性均略有改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垂直轮廓剖面迹线法测定聚合物材料断面粗糙度的研究
于杰;金志浩;周惠久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77-182.  
摘要   PDF (531KB)
运用垂直轮廓剖面迹线法测定了聚合物材料的断面轮廓线粗糙度参数RL及聚合物材料冲击强度和断口表面粗糙度参数RS的关系,实验结果指出:聚合物的断面轮廓线粗糙度与试样形状、断裂性质及断口形貌等因素有关缺口试样断口形貌均衡分布时,试样两表面的测量值相等;脆断试样表面和心部测量结果相同;韧断试样表面测量结果大于心部测量结果.无缺口试样冲击脆断时,试样表面测量结果与断裂源位置有关,心部测量结果一般大于两表面测量平均值脆断条件下,聚合物冲击强度与RS成线性函数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iC晶须强韧化MoSi_2复合材料
金燕苹;洪涛;郑灵仪;李鹏兴;王本民;金璐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83-187.  
摘要   PDF (2158KB)
通过湿法混合和热压方法制备了SiCw/MoSi2复合材料,并测定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人20v-%SiCw后,SiCw/MoSi2复合材料与MoSi2基体相比,室温抗弯强度可提高一倍,断裂韧性提高33%,冲击断裂功提高62%,电阻率提高了2—3倍.可见用SiCw来改善MoSi2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发展新型的高温结构用复合材料是可行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竹子──一种天然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
李世红;付绍云;周本濂;曾其蕴
材料研究学报. 1994, 8 (2): 188-192.  
摘要   PDF (987KB)
从宏观、细观和微观的尺度上研究天然复合材料─—竹子的实验表明:竹子宏观结构符合材料力学中的等强度设计原理:竹子维管束的体积分数与其各种力学性能沿径向的变化趋势非常一致竹节对宏观结构及材料性能都起重要的作用,实验测定了各种影响的大小.竹子的结构单元──韧皮纤维,其结构非常复杂,但从刚度方面能证明其复杂结构的合理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